太田痣的早期有哪些表现
· 2016-12-16 03:00:09发布· 已有103人阅读
文章导读 早期太田痣的症状
太田痣属于青胎记的一种,也是最常见的胎记种类之一。由于太田痣症状与伊藤痣、黄褐斑、雀斑等比较相似,容易发生混淆,导致错过早期治疗良机。因此,及时、准确辨认太田痣,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那么,太田痣如何辨别?早期太田痣又有哪些症状呢?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胎记医生对此进行了专业解析。
幼儿期患者 眼周蓝斑快速扩散
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指出,太田痣终生都可发病,但只有两个发病高峰期,约有61%的患者发病于婴幼儿期,即一岁以内。
太田痣面积变化图
部分婴幼儿出生时就带有太田痣,大多表现为眼周或眼下青色、蓝色的带状颜色改变,部分患儿白眼球也带有蓝染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患儿病变会逐渐增大,颜色逐渐加深。面积可由带状的一小块增大到以眼周为中心的半边脸,或以颧骨为中心的大半边脸。颜色可由淡青色逐渐发展到灰褐色、灰黑色、深蓝色不等。
太田痣不仅在皮肤表面有所表现,还可逐渐浸润到口腔、鼻腔、耳道、眼睛等部位的黏膜,严重者可对患者器官功能造成破坏。
青春期患者 脸上洗不掉的青“污迹”
青春期是太田痣另一个发病高峰期。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介绍说,青春期发病患者起初往往发现自己面部出现灰斑、蓝斑,给人的感觉是“脸洗不干净了”。
随着病情的发展,太田痣的颜色、面积同样会进一步发展,类似于婴幼儿太田痣的发病过程。但是,由于青春期患者正值爱美的年龄,容貌的突然改变对其的心理冲击非常大,让其难以接受。因此,太田痣对青春期患者的心理伤害更甚于健康损害。
太田痣久拖不治,患者眼白部分同样可出现蓝染,耳、口、鼻部黏膜可出现色素沉积,并影响器官功能。
医生提示 莫错过“黄金治疗期”
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胎记医生介绍说,早期太田痣病理表现跟后期区别较大,主要体现在皮肤厚度、色素分布深度两个方面。
医生指出,早期太田痣患者皮肤较薄,特别是婴幼儿患者,此时治疗效果好。光波穿透力强,可良好的吸收光子能量。而晚期太田痣,特别是中老年太田痣患者,皮肤表皮层变厚,治疗次数相对较多,疗程较长,但最终疗效并无差别。
太田痣治疗对比图
同样,早期太田痣的黑色素分布较为表浅,数量较少,多数患者一次治疗即可祛除全部或大部分黑色素。而晚期太田痣则不同,黑色素往往密集分布在表皮层至真皮层的底部,治疗次数要增加一两次。
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胎记诊疗中心临床资料表明,借助卫生部重点推广的“黑色素细胞失活”技术,婴幼儿太田痣患者治疗1-2次即可得到有效治疗,成年人患者治疗1-3次即可得到有效治疗,不破皮、疗效佳,有效率国内领先水平。